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春风化雨,润物有方——201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试行项目制培养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2  发布时间:2017-03-30

 

    冬去小雪作深雨,春来暖阳育碧华。自2017年2月起,201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试行项目制指导培养方案,并将持续推行相关活动工作。此方案作为该专业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辅助方案实施,旨在立德树人,更好地培养专业优秀人才。

 初见导师,学海幸会

    项目制将24人的班级分为5个项目组,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教师承担指导任务,包括昆曲与传统文化、戏剧影视评论、话剧艺术、电影艺术、电视与大众文化共五个组别。2月24日晚,在辅导员李维岩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项目组后,终于见到了可爱可敬又带着些许神秘感的老师们,他们分别是俞晓红老师,桑农老师,张华老师,叶永胜老师和陈元贵老师。在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后,同学们都感受到看似严肃的老师其实亲切温暖。老师们不仅认真了解了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而且详细询问了每个人对项目制未来发展的具体想法,征求具体意见,明确共同的学习方向。同学们纷纷表示,能得到老师如此细心的指导,自己感到无比幸运和感激,并亲切地称项目制为“导师制”。

  

 

切磋琢磨,携手与共

    明确了方向,认识了导师,便要进一步向学海进发。在三周时间内,每个项目组至少要与该组指导老师进行一次近距离交流学习,由指导老师进行集中指导。每次交流学习由指导老师与组长商定指导地点,老师与学生或是就一个专业问题自由探讨,或是就同学们学习中的问题解疑答惑,或是提供可读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昆曲和传统文化项目组中,俞晓红老师带同学们领略昆曲的柔曼悠远,古典行腔;话剧艺术组中,张华老师引领同学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生动具体的舞台世界;桑农老师尤为爱书,小组成员也都乐于徜徉书海,交换感悟;叶永胜老师以经典电影为切入口,为同学们讲解蒙太奇的知识;陈元贵老师与同学们畅聊电视剧的那些事,氛围轻松活泼。同学们在与老师交流中得到知识的满足,在与导师的每一次眼神中交流心领神会。每一次的导师辅导,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课堂外的知识,更拉进了老师与同学们间的距离,营造出更佳的学习环境。 

 

 

以点带面,相得益彰

    为更好地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共享知识与经验,每三周班级集中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各项目组每次选择组内一位同学进行交流发言。3月17日下午,同学们迎来了首次读书交流会。各小组代表形式多样地展示了小组学习成果。昆曲与传统文化组的组员一齐带来《惊梦》片段【皂罗袍】,昆腔婉转,满室春意。电影艺术小组从电影《死亡诗社》引入,系统而专业地介绍了电影叙事手法、镜头、配乐三方面的艺术知识,光影声色之间惹人流连。话剧小组则从话剧的历史展开话题,分析其中“说话的艺术”。电视与大众文化组揭示传媒文化本质是“以娱乐的形式展现一种文化精神。”戏剧评论小组则重点介绍了“画面描述、理论分析、举例论证”这一“影评三部曲”,使同学们学习到规范的剧评撰写。交流会使同学们增强了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提升“读、学、讲”三者能力综合发展,以点带面,从而营造班级群体“好学、爱学、活学”的良好氛围。

 

 

    据悉,项目制将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长期试行,相关工作将纳入课程辅导系列予以管理。日后,各组导师也将进一步指导学生多方面发展。项目制着力于培养更为优秀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不仅有利于推动班级整体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图/文 王月亭)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