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15汉非【师生面对面】第十五期之专访刘颖老师——传承民俗文化,诠释大众艺术

编辑:孙霁雯  发布时间:2016-12-12

编者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者,本也,得也,性之端也。为了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15级汉非专业特举办“师生面对面”系列活动,意在通过对本班任课老师进行采访报道,增进师生关系,让同学们对所学课程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为了让同学们走进并了解民间文学这门学科,进一步确立个人的发展方向,更好的备战期末考试,汉非文稿小组于2016128日在文艺学教研室对教授民间文学的刘颖老师进行了一次专题采访,此次采访不仅包括文稿小组的成员,还吸引了其他勤思善问的同学。刘老师就课程设立意义、民间文学发展状况以及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讲述。

采访伊始,就有同学向刘老师请教民间文学课程设立的意义,刘老师认真的讲解到,这是自1999年以来安师大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而设立的一门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必修课。目前在师大已有多年的历史,将来仍然是汉非的专业课,中文系的学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不仅如此,刘老师还详细地讲述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它与作家文学相对应,都属文学范畴。同时,作家文学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和创作风格等方面频频向民间文学索取养分,这也昭示着民间文学在当今文坛上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被问及民间文学课程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情况,刘老师非常看好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特别是北师大,是全国重点,师资力量最好。其他还有复旦、中山、东华和武汉大学。除此之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的民间文学也不错,比如辽宁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等。所以如果有想考民间文学的研究生的同学可以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大学上。

刘老师在采访近尾声时,对同学们提出了她的殷切期望。保护传承民间文学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在思想上应当对民间文学有敏感的意识:它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中国应该追求在文化上影响其他国家,而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文学成就。所以,中文系的学生理当重视民间文学,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它,重视其内容和作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承,践行于日常小事之中。

刘老师平时一心致力于民间文学的研究,空余时间很宝贵,但她在采访过程中却就一个问题延伸到很广泛的内容,唯恐不能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刘老师正是这样一位难求的人师。通过和刘老师一个多小时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对民间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认识,相信未来也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民间文学,用自己的力量继承并弘扬民间文学。(15汉非 文/周兰兰 杨露 图/王晴)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