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15汉非【师生面对面】第十三期之专访李定乾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编辑:孙霁雯  发布时间:2016-06-17

编者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者,本也,得也,性之端也。为了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15级汉非专业特举办“师生面对面”系列活动,意在通过对本班任课老师进行采访报道,增进师生关系,让同学们对所学课程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清代人张潮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对于任何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尊敬并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老师,必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魅力何来?无外乎“才”“情”二字。文学院的李定乾老师,正是有如此“才情”,如此“光热”的魅力老师。

每位同学都能从李老师的讲课谈吐举手投足中被其“才”折服,而这种“才华”或“才气”是他曾在中学任教十四年所积淀下的。“要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思考!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离不开实践。”在上课时总能感受到李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李老师在采访过程中以自己读书年代的经历给我们提出了建议“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同学,广泛涉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包罗万象,对拓展思维,扩大个人视野更重要。”“对待学术,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有胆识、毅力、严谨的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谈及当下大学生教育问题,李老师强调道:“理论和文化是基础,是一栋房子的奠基石,本科教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学校制度方针的因素以外,老师和学生都有责任。所谓‘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李老师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理论的兴趣。

一个人是需要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李老师说他现在依然有理想。李老师指出:“对于某一个领域,自己还是要有大致的方向,并且这个领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然后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不断尝试,人生的意义不就在走的过程中吗?人生是没有答案的,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成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当然这不经意本身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功底。”李老师最想传授给学生的是做人和做事,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认为“学校带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正面的思考,那些社会上的东西,你出去了自然会知道,可是在学校里就应该打好底子,以后面对社会、人生的精神底子。良心、正直这些美好的品质应该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最后李老师以一个父亲的角度寄以同学们最诚挚希望与祝愿:“多读书,勤实践,能说会写当模范;好好吃饭,少熬夜,多锻炼,快乐生活每一天。”

才、情、光、热——构成了李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们正是在李老师身上散发出的“才”与“情”,辐射出的“光”与“热”的背后,感受到一个老师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独立的思想,人格和美好的品质。李老师自称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只是尽量地把自己储存的“才”与“情”,“光”和“热”最大的外化,他只是坚守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这,足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一个老师的才情与光热正是在潜移默化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亦是身为人师最大的价值与快乐。(2015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文/平韵冉 图/王晴)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