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这样的一幕竟出现在了洪灾安置点,虽无真正的玉刻麒麟,但那别样的汉服仍飘逸美丽、别出心裁。7月8日,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更加了解与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安徽师大文学院“爱育新蕾”暑期关爱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在镜湖小学防汛安置点举行了一场别young汉服秀活动。
一袭红衣暖化灾后人心
“那些身着红色衣服的人是古代来的吗?”走廊上,人头攒动,大家纷纷被身着正红色汉服的志愿者们吸引住,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在灰暗的天气里格外的显眼。志愿者们提前策划,精心准备,以中国传统服饰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带进课堂。“老师老师,你的袖子好长呀”小女孩拉着志愿者石楷丰的衣袖,新奇地看着这个“古代人”。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坐志愿者们身边,睁着大大的眼睛欣赏这一传统精美服饰,志愿者们首先以自己所着汉服为例,介绍汉服交领、右衽、系带的基本特点,并介绍汉服的基本形制以及组成结构。接着,志愿者们深入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礼仪,例如如何站立、作揖等。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模仿,互相作揖行礼,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最后,志愿者们结合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讲述中国因汉服而成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故事。孩子们不时点点头,热烈讨论。
一张报纸变身别young汉服
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展示汉服并介绍汉服基础知识后,孩子们都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跑到志愿者们身边,拉着志愿者们的衣袖,眼里充满了期盼,“哥哥姐姐,我们也想穿汉服!”志愿者们将提前准备好的报纸铺开,与孩子们进行1对1的汉服设计、“定制”工作,孩子们的小脑袋中充满着奇思妙想,志愿者们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公主风、骑士风、少数民族风……一个多小时后,一件件有心意更有新意的汉服跃然于纸上。
心灵手巧志愿者汪紫娟深受的孩子们喜爱,接连帮助三个孩子完成了他们的“汉服”设计与制作工作,当她准备到休息室喝水休息一会时,一个小姑娘牵住了她的手,用渴望的大眼睛看着她:“姐姐,我希望我的汉服上有漂亮的花纹,你帮我剪好不好?”即使大汗淋漓,志愿者汪紫娟仍然微笑着答应了她,在那一刀一刀的裁剪中,剪出了对汉服的喜爱,剪出了对文化礼仪的感悟,剪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方T台秀出自我风采
换上自己精心制作的报纸汉服后,小小设计师又化身为小小模特,和志愿者们一起走上T台。长腿护卫手持报纸制成的长枪,将身体挺得笔直大踏步走来。一步一生莲,端庄典雅的贵妇手持报纸宫廷扇款款而来,以扇半掩其面,微微一笑。当众人仍陶醉在贵妇的笑容中时,王爷手挽王妃严肃而威严地走近。一阵笑声传来,小公主们长裙拖地,羞涩而美丽……这时,志愿者们纷纷为他们拍照,记录下他们这快乐的一刻。
裁报纸制汉服罗裳,融笑语入传统文化。这是一场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场心意与新意交织的创新之行,借平凡事物,授深厚文化,以趣味活动,扬中华传统。(文/叶诗平 图/徐畅)






添加者:文学院辅导员1 添加日期:2016-07-12
审核者:
审核日期: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