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青春三下乡】非遗经典,大国匠心

编辑:杨玉婷  发布时间:2021-07-20

雕刻 戏曲 刺绣 竹艺 舞狮

艺术的背后是源远流长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美丽的宫殿

它的顶梁柱便是一颗颗赤城的匠心

太阳话剧社赴池州“寻忆溯傩”实践团队

傩戏戏曲活化石

古朴淳厚 动人心魄

队员们寻访

池州市文化馆

池州博物馆

刘姚祠堂

傩戏传承人刘当明

国家级傩戏传承人姚家伟

讲述傩戏的奥秘

 

在池州市博物馆的合影

采访傩戏传承人刘当明

采访国家级傩戏传承人姚家伟

不仅如此

队员们也站上舞台

学习傩戏表演

走进课堂

宣传傩戏文化

教学相长 乐此不疲

队员向刘当明会长学习傩戏表演

队员们向社区小朋友宣传傩戏文化

赴苏州“瑰丽昆曲”学习与调研实践团队

昆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里的艺术珍品

让我们跟随”瑰丽昆曲“团队的队员们

一起领略昆曲的优雅

胡春燕老师讲授《牡丹亭·皂罗袍》中水袖动作

俞晓红老师课下带领队员训练

赴黄山歙县“品歙雕 · 传匠心”实践团队

行走在歙县古色古香的街道

从一方小小的歙砚

探寻古老的徽州文化

真诚细致的匠心

是每一方歙砚的灵魂

访匠人 觅匠心

队员们通过采访歙砚匠人

寻访歙雕博物馆

一步步走入这美的世界

采访砚雕艺术家柯崇老师

采访歙砚店主柯小华

采访新安歙砚博物馆创办者凌红军

采访吴国水老师

采访许国林老师

采访青年雕刻艺术家叶家宁

采访青年雕刻艺术家王卫平

采访民间文化传承人方学斌

时代在发展

传统工艺也需要创新发展

歙砚的未来

也需要更多年轻的热爱

赴黄山“竹情匠意,寻访非遗”实践团队

一览齐云山之美

亲近徽州竹艺文化之乡

在竹上雕刻 以竹丝编织

黄山地区的竹雕竹编技艺

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队员们带着期待与责任

走入大山

走近竹艺

队员采访徽州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蒋永青

队员们学习刻“夀”字

德雅书苑赴芜湖“百年剪映”实践团队

用剪纸

诉说党史

讲好中国故事

非遗经典与红色精神相融合

纸张本脆弱 经历刀锋刻画

便显得铿锵有力

展览上的剪纸作品

队员们在芜湖市博物馆举办展览

用精致的作品和声情并茂的宣讲

展现

百年风雨 万里长征

展览上的剪纸作品

此外 队员还采访了剪纸传承人张雪萍老师

了解老师个人的剪纸经历

探索剪纸传承与创新之路

采访张雪萍老师

赴安庆“戏访黄梅”实践团队

黄梅戏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源于安徽省安庆市

夏日炎炎

实践团队的”小黄梅“们踏上了

寻戏之旅

戏曲艺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

与生活紧密相关

让生活充满美好与快乐

”小黄梅“们在黄梅山庄

同黄梅戏爱好者愉快交谈

”小黄梅“们走进

安庆博物馆

黄梅戏研究院

安庆师范大学

更深入地了解黄梅戏

队员在安庆博物馆合影

采访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学生

听黄梅戏研究院院长韩笑龙讲述黄梅戏的相关内容

队员们还来到安庆市脑瘫康复机构“沐阳之家”

与小朋友们一同欣赏黄梅戏表演

红色刺绣“筑梦百年锦绣山河”实践团队

鸟衔樱桃花 此时刺绣闲

七月梅雨季节 手执丝线 情意绵长

对人 景 国 情的感受凝聚在一丝一线中

队员们实地调研家乡刺绣文化

开展刺绣动手实践 进行多维度调查活动,

对市民关于刺绣文化的认识进行深入探究

非遗经典 大国匠心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的调研实践活动

不仅点燃了队员们对传统工艺的热情

也与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知识相结合

深耕专业基础的同时

将青春热血献礼伟大祖国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