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典型】彭玉妍:正青春,在基层找寻解题答案

编辑:周青松  发布时间:2022-04-11

彭玉妍,女,1998年3月,安徽含山人,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任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现任石台县矶滩乡矶滩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曾获安徽省2017年度寻访“四有”中国好网民故事征集二等奖,201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称号,校三等奖学金。

 

2020年12月,我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来到了石台县矶滩乡矶滩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在乡村振兴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工作以来,我听得最多的一句关心话是“想家吗?后悔吗?”,我的回答是“想家,但不后悔”。仍然记得两年前选调生面试时,我回答考官想要到基层的原因是“趁青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我在就业的路口徘徊时,是这句宣传语为我指明了奔跑的方向。有勇气离家三百里,有勇气奔赴他乡,有勇气选择基层,都是因为正青春。因为年轻,可以多尝试,在农村的广袤天地里丰富经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历史上,我们有无数先辈选择在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担负起社会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如今,我们青年一代面对时代的考题,我选择在基层寻找解题的答案。

初心磨砺处,信念坚定时。从皖江尾的马鞍山来到皖江头的石台,溯流而上,在石台开启全新的工作生活。刚来的前两个月,也曾承受“小簟轻衾各自寒”的孤独与无奈,也曾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自我心态的调整很重要,基层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却有着展露拳脚的广阔天地和独特的人间烟火气。现在的我,每天的状态是充实且幸福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融入基层,将自己的发展与这座皖南小城紧紧关联在一起,才能从认识上到行动上,知行合一,为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而奋斗。

实践强筋骨,深耕显专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相对繁杂,善做小事、肯做杂事,注重细节是工作要求,二次校对、勤列清单、便利贴随记、倒排时间进度表……是工作习惯。在村里我主要负责基层党建和文字材料撰写工作,统筹做好党员管理、宣传教育等日常性工作。面对防汛抗洪、疫苗接种等急难险重的工作我也绝不退缩,认真完成安排任务。同时,我还是5户脱贫户的帮扶责任人,我坚持一月一走访,进行政策宣讲、交心交流和收入核查,及时协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常常思考如何将师大带给我的成长一起带到基层。因为在校期间我曾负责学院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维护,有过开展新媒体工作方面的经验,所以我选择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开发村新媒体平台。撰写新闻稿,积极宣传典型,弘扬正能力;点亮村里远教广场大屏,定期播放红色电影等,为乡村百姓提供精神食粮;创建乡级“康养小镇 和美矶滩”微信公众号,编辑微信推文70余篇,助力乡村振兴。在院学生会任职副主席的经历、积累的经验,在村里也同样用得上。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党史读书班等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举办“乡村春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民办实事,枝叶总关情。初出茅庐,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也曾陷入困扰。村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因低保问题来访,在接待步履蹒跚的他们时,我因不知道如何有效安抚而苦恼;入户上门时,我因不知道怎么开口深入聊天而站在一旁……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首先要增强沟通能力,而只有真真正正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与村民拉近关系,有话可说。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积极向身边优秀的老党员干部学习,谨遵“多看、多记、多总结”,不断学习群众工作的方法、待人处事的技巧虽然工作仅一年,但基层教会我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遇事从利他角度来看待处理,换位思考、服务群众绝不仅仅只是挂在嘴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基层需要年轻的血液赋能,年轻人也需要在基层磨练,我们不妨迈开步子、走出屋子,到农家院头,到田间地头,亲自看、亲身体验,感受最鲜活的人间百态,奔赴不一样的远方风景。因为正青春,我们选择把时间留给基层,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就业创业感言初心不改,坚定方向,无惧前行,来日方长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