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简介

编辑:周青松  发布时间:2023-09-26

个人简历:

冯波,1976年5月生,河南焦作人。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毕业。2013至2022年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22年10月入职安徽师范大学,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茅盾研究会会员。

承担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文学思潮流派研究、比较文学研究。

主要论文:

1.《三十年代多元理论资源的选择与“农民文学”之辩》,《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

2.《政治复调与民间狂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文学理论的历史症候》,《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3.《“乡下人进城”衣食住行日常叙述的差异美学》,《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4.《日本“乡愁小说”在1930年代前后的译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1期。(CSSCI,北大核心)

5.《<骆驼祥子>中的双重乡愁与老舍的跨文化焦虑》,《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CSSCI,北大核心)

6.《“乡土茅盾”的“矛盾乡土”:基于三十年代译介的观察》,《浙江学刊》2019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收录赵思运、蔺春华编:《茅盾研究年鉴(2018-20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7.《乡下人进城日常差异叙事的政治伦理遮蔽与本真还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CSSCI,北大核心)

8.《非文本中心叙事理论的建构——评<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的“述演”研究>》,《戏剧艺术》2015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9.《农民的发现与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新变》,《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CSSCI,北大核心)

10. 《三十年代的两个“辛克莱”:现代文学乡土意念的跨文化演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21年第10期《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11.《<第七天><你在哪>:讳言当下的无奈与绝望》,《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2.《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意念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2021年3月5日。

13. 《乡土、废墟与文本的行旅:郁达夫翻译<废墟的一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14. 《浅谈<弓>的“极端化”叙事》,《写作》2013年第3期。

主要专著:

1.《雅努斯的面孔:中国现代“乡愁小说”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2.《舶来的乡愁:1930年代前后域外乡愁小说的译介》,商务印书馆,2023年。

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农运理论与“农民文学”的发生研究(1921——1942)(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域外乡愁小说在1930年代前后的译介与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意念的发生研究(结项:良好)

3.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乡愁想象与现代性(结项)

4.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培育项目:三十年代多元理论资源的选择与“农民文学”之辩(结项)

荣誉奖励:

1.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二等奖

3.荣获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4.安徽省第四届省优秀硕士论文

5.山西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电子信箱:fengbogz@126.com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