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云,女,安徽潜山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相关研究。
教学课程:
1.语言学概论
2.古代汉语
3.中华文化才艺教学实践
研究方向:
汉语音韵学,汉语史,汉语方言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6-2010,安徽师范大学,学士
2010-2013,安徽师范大学,硕士
2013-2014,安徽省广德中学,任教
2014-2018,安徽师范大学,博士
2018-2020,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
2020-至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科研论文:
1.汉语“屁股”义词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演变,《语言学论丛》第六十三辑,商务印书馆,2021年7月。(CSSCI,第一作者)
2.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及其官话化,《方言》2020年第4期。(CSSCI,独撰)
3.“深臻曾梗”四摄韵尾分混的地域分布及历史来源,《古汉语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独撰)
4.从韵字看《全唐文补编》的校点,《古籍研究》第70卷,凤凰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作者)
5.《中古音译词中的“俟”字》,《汉语史学报》第十六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CSSCI,第二作者)
6.“处可寒”语源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CSSCI,第二作者)
7.“拔”(bá)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兼论《汉语大字典》“拔”(bá)字动词义项设置,《现代语文》,2013年第3期。(独撰)
科研项目:
1.主持2021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皖南吴语的保护性调查与研究”(AHSKQ2021D184)。
2.主持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芜湖吴语的演变趋势与路径研究”(2019M660567)。
3.主持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安徽汉语方言调查·镜湖”(YB1819A005)。
4.主持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安徽汉语方言调查·潜山”(YB1525A004)。
5.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汉语阳声韵尾的历史方言演变研究”(18YBB32)。
6.参与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参数库的宣州吴语音变研究”(19CYY011)。
7.参与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皖西南方言接触研究”(16CYY016)。
8.参与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委托项目“地名用字‘阜’的读音嬗变及普通话地名审音相关问题研究”(SK2019A1162)。
9.参与2015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皖西南赣语的地理语言学研究”(AHSKY2015D107)。
获奖情况:
1.2024年,指导的学生作品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安徽省金奖(第一指导教师)。
2.2019年,博士学位论文获安徽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联系方式:yunfly1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