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系列·致敬吾师】记吾师胡叔和教授

编辑:余红梅  发布时间:2018-05-29

  真情率性铸人生 生命心灵书曹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谢昭新


我平生喜欢看著名画家给现代作家们所作的速写、素描,像叶浅予作老舍及老舍小说中的人物素描,那么生动传神。我想我若是个画家,在不同的生活和学术时段,给吾师胡叔和先生作一幅幅素描该多好啊。可惜我不是画家,我只能用笨拙的笔,用文字给胡师作个素描:他脸饱额阔,皮肤细白,就是到了老年,皮肤仍然那么细白,满面红光,富有智慧的大眼睛,时常从茶色的眼镜中射出雅而可亲的目光。他中等身材,衣着总是一丝不苟,整洁端庄。他走起路来,不急不慢,稳稳当当。说起话来,往往激情满怀,有人说他能言善辩,好讲“歪”理,其实他讲的都是“正”理,他最追求真理,为讲真理为讲真心话为坚持己见,有时就像小孩子“抬扛”那样,非弄个水落石出“我是对的”不可。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真性情的老师,我特别尊爱胡师的个性,人间少有的个性。

 



胡师的真情率性表露出来,真像一位激情飞扬的诗人。记得我第一次听他作报告,那是在我留校任教后,在生化楼的四楼上面,他给中文系全体教师谈全国和安徽的文艺创作情势,洋洋洒洒,无所顾忌的一个劲地谈下来,让人听了还想再听下去,那时我就特别钦慕他的演讲艺术,也应验了老师们曾向我介绍过的老师上课效果好,很能吸引学生。胡师最擅长做大报告,人越多,他的诗性越加激荡。记得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之际,胡师应芜湖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在和平大戏院作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的报告,他满怀深情,全面阐释《讲话》的当代精神,特别对“非毛”的自由化言论进行有力批驳。他一直忠诚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时时都能表露出来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捍卫”激情。80年代后期,我记不得具体时日,胡师请曹禺来芜湖,在和平大戏院作报告,曹禺谈他的戏剧创作经验,老师主持,重点介绍了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与一般人借着名人来张扬自己不同,胡师高张的是曹禺,隐避的是自己。我看他在台上的面孔,和曹禺还真有些相似之处。

老师诗人的激情,在教室的讲台上表现得更加充分。一次,我听他的课,他讲曹禺的戏剧创作,当讲到《原野》时,他将《原野》剧本和同名电影结合起来阐释,说那个杨在葆演仇虎演得好,刘晓庆演金子,“骚”得很(同学们一阵哄笑),那怎么像金子形象呢。他讲《雷雨》,把《雷雨》放在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下加以考察,尤其对周朴园、蘩漪、侍萍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全是自己的体悟,比如说侍萍性格复杂性是自尊、自爱、自重,而这三“自”又通过“自忍”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分析是独特的。我后来上课讲《雷雨》时,就受到他的感染。他授课从来不看讲稿,脱离讲稿讲起来潇洒。有一次全系教师开会,中间休息时,一位老师说胡老师上课从来不带讲稿,老师马上生气地对他说:“我每堂课都带讲稿,你怎么说我不带讲稿呢?嗯!”那位老师说,我是和您开玩笑的,是说您讲课精彩不要讲稿!其实,胡师不是不带讲稿也不是不要讲稿,他的讲稿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就象他平时的衣着那样一丝不苟。讲稿上写的包括课堂上即兴发挥的内容,他都烂熟于心了,不需要看讲稿了。所以每届的学生谈起课堂上的老师,都会被他的激情风度所感染。

中文系有个好的传统,每个月都有1至2次的教研室活动,老师作教研室主任期间,带领老师们研究教学、编写教材,由他主编和教研室老师们参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析》,均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全省自学考试必备教材。他主编的《中国现代六大名家名作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书。他平时在教研室总是强调教师要搞科研,还直言不讳的有针对性的说,有的教师只说不作,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怎么能算好老师呢。他真是有什么说什么,率真,没有一点儿城府!




老师真诚地关爱学生,严格无私地培养学生。1985年,我们现代文学学科未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老师招收三名硕士研究生,挂靠华东师范大学钱谷融教授门下。老师指导三位研究生,对他们要求极严,但平时在生活上又特别照顾他们。为了修改三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他辛苦遭逢腿脚浮肿。导师的精心指导,成就了三位研究生,他们毕业后都成了大气。胡师对我是关爱有加,栽培有方。我留校任教后,先是赵潮钧老师作我的导师,他教我两眼要盯着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严家炎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的樊骏研究员,跟着他们的学术走。赵师去美国后,胡师作我的导师,他在给83届同学上现代文学课时,有意安排我讲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重点分析《小二黑结婚》,他认真审阅我的讲稿,说我写得太多,不要面面俱到,指导我要围绕作品“新的时代,新的主题,新的人物”,讲清楚它们“新在哪里?为什么新?”就行了,这样讲就抓住了作品的主体精神。由此,我获益匪浅。之后,我在教学上,讲作家作品,从不面面俱到,抓住作家的个性,突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这样下来,讲课的内容稍加整理就是一篇论文,教学与科研也就很好的结合起来了。胡师指导我,从来都是用鼓励的话语,态度温和可亲,虽然没有批评过我,但也从来没有当面点赞过我,后来听师母叶老师说,老师常在家里说谢昭新很勤奋,是个做学问的,将来肯定大有出息。这就是胡师对我的培养、爱护。其实胡师对所有人都是如此,他批评人的缺点总是当面去说,但他从不当面去夸奖称赞一个人,胡师,真性情也!

  真情率性,坦诚待人,富于激情,这只是胡师人生的一面,而用生命心灵作曹禺研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世间少有的坚忍精神,又是他人生的重要方面。胡师作学问,一直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他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郭沫若、曹禺等作家的研究,发表的重要论著有《〈讲话〉与文学的主体性》、《"五四"文学革命指导思想三论》、《〈故乡〉主题新探》、《〈长明灯〉新论》、《郭沫若历史剧诗意美三题》、《略论曹禺的戏剧艺术》、〈雷雨〉降生的前前后后》、《〈雷雨〉艺术谈》、《出色的创作心理论—〈雷雨·序〉》、《日出—喜剧的悲剧》、《也论〈原野〉》、《略谈曹禺对王昭君形象的塑造》、《曹禺研究资料》(合作)、《中国人确实是天才》、《曹禺评传》等。他是著名的曹禺研究专家,在发表了多篇有关曹禺研究的论文后,中国戏剧出版社的编审杨景辉约请他写《曹禺评传》,他接受约稿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到全国各大城市和各重点大学的图书馆,查阅了几千万字的资料;走访了几十位与曹禺相关的人物;一遍遍地研读了曹禺的全部文稿。正在《曹禺评传》写作的关键时刻,他身患癌症。他用自己的生命同癌症拚搏,在同癌症拚搏中坚持写《曹禺评传》。在1987731日写给杨景辉的信中说:“我正在同癌症拚搏”,“它往往把我折磨得虚汗淋漓,记忆中断,思维迟钝。医嘱要闯一年关、三年关、五年关。一年关已过去了。三年关、五年关还等着我去闯。尽管如此,我朝思暮想的,仍然是《曹禺评传》”。当胡师以坚忍的精神在同癌症拚搏中写完《评传》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在心灵深处呼喊着:“我胜利了!”杨景辉在《缅怀胡叔和教授》一文中,盛赞“他的这种为学术研究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的精神,不正是中国当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品格吗!”



《曹禺评传》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胡师在申报此项成果奖时,要我写推荐评语,我当时有些难为情:学生怎能给老师写推荐书呢?但胡师坚持要我写,我就接受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权当作为再一次研读先生大作,也好进一步吸取学术营养吧。下面即是我当时手写的评语原件(手稿一直夹在胡师的书内,有二十来年了):




《曹禺评传》是胡叔和教授用自己的心血“磨”了十多年而“磨”成的在曹禺研究领域堪称“成一格”的扛鼎之作。大作未出版之前,就以其中的某些章节(在报刊上发表的)受到曹禺本人和学术界专家学者们的青睐。出版后,更以“雷雨”般的轰动,享誉于中外文坛。如果说田本相的《曹禺评传》仅以早出为先而填补“空白”,但它并未脱离史料罗列与作品评论连缀的俗套,那么胡先生的《曹禺评传》则以“成一格”的创新填补了曹禺研究领域中的缺乏真正的“评传”的空白,不仅把曹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也为整个文学界的“评传”写作提供了范例。其成就创新主要表现如下:

(一)史料丰富翔实,发掘了学术界至今尚未掌握,连同曹禺生前也已忘却的珍贵资料,如《玄背》刊物的性质及对曹禺的影响等。以史料为基础,加上作者特有的学识、史识,真正做到了言必有据,立论客观,评价公正。

(二)对曹禺的戏剧活动和创作实绩作了历史的审美的纵向透视,让人看到曹禺的创作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不是什么“逐渐滑坡”、“解放前成就大,解放后大退化”,而是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

(三)以自身独特的敏感、审美化的心理感应去贴近曹禺这个审美化的创作主体及其文本世界,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灵与灵的交融。但心灵情感的跃动并没有影响到对作家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没有任着情感的驰骋而拔高作家的思想,真正做到了传如其人,传如其文,写出了真实存在着的曹禺。

(四)对重要剧作的评价具有独特的审美见解和深厚的理论功力。如认为《雷雨》的成功主要是在吸收中所显示出的“中国人特有的借鉴力和创造力”;《日出》将“喜剧性和悲剧性相融合”而成就了曹禺这位具有喜剧情愫的悲剧诗人;《原野》是曹禺坚持现实主义进一步探索农民悲剧命运的审美创造;还有对《北京人》的评价,对《家》的改编价值的认肯,等等,都具有独特的发现和科学的论断。

(五)学者著书立说,最难写的是“评传”,而先生自定的“传”中“评”、“评”中“传”,由“传”引“评”的写法,是体现胡氏个性的“新路”。“传”中“评”,使“传”带上深入的理论色彩;“评”中“传”又使“评”不致于滑向理论的说教;由“传”引“评”,不仅增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创造出“评传”的波澜起伏的审美境界,深深地吸引读者,如《雷雨》过后的“十二”章,《日出》过后的“十六”章,《原野》过后的“二一、二二”章,等等。

(六)章节安排独具匠心,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流畅,文笔优美,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感染力。

总之,《曹禺评传》是至今我所认识的众多《评传》中最有价值的成就最高的佳作之一,特此推荐,请予以重奖。 

写于201851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