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上7:00,“古典文献学学术沙龙”第十六期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伟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诗碑互证与唐诗承传”专题讲座。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老师、硕博士研究生70多人齐聚线上,参与活动。本次讲座由韩震军教授主持。
王教授以学界关于蔡襄《洛阳诗帖》真伪争议引出话题,围绕“诗帖与诗作之关系”“作者之归属”“混杂之原因”“窜入之意义”展开讲座。他指出,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诗歌因为书法的传承而出现了讹误或误读。蔡襄对唐诗颇为推崇,其书帖抄录唐人诗文的情况亦甚普遍。古人缺乏著作权或冠名权意识,一些诗帖录前人诗文时,并不注明出处与作者,年代稍久,原作散佚,后人易在诗文作者归属之判断方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王伟认为,《洛阳诗帖》是蔡襄的书法作品,而所书诗作属于唐五代杨凝式的《洛阳风景四绝句》。杨凝式的诗歌是怎样与蔡襄结缘的呢?王教授分析,杨、蔡都是书法家,二人虽然异代,但都曾历官洛阳。蔡襄任西京留守推官时,学习临摹杨凝式的书帖,通过手书唐诗的途径进行对唐诗的传承。王伟说:“唐代书法与诗歌皆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宋人对其欣赏,不仅停留在口耳相诵,也表现在对其诗歌与书法的心追口摹。”对《洛阳诗帖》之考辨,不仅有功于杨凝式《洛阳风景四绝句》组诗的补遗,也坐实了蔡襄书学杨凝式的承继关系,进而可烛见唐宋书学观念从尚‘法’向‘尚意’之转变的个性化轨迹,同时还为研究宋诗效法唐诗之途径提供了另一种观察和角度。
两个多小时的讲演过后,韩震军作了总结。他说:“在冬日的夜晚听王教授的讲座,如同品一杯茗茶,不仅身感温暖,而且让人回味无穷。”韩震军认为,王教授的讲座看似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剖析,实际上是成功治学路径的展示、宏文撰写方法的传授。考辨问题,抓住关键信息点,利用传统与出土文献,正反对照,内外兼顾,层层推进,立体观照。诠释诗意,文史结合,不作附会,独抒新见。多年来,王教授围绕唐代碑志深耕细作,硕果累累。此次讲座无论是在见解层面还是方法层面,都给我们以很大启发,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文学院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