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学术讲座】王春林教授:茅盾文学奖与当代长篇小说

编辑:孙霁雯 预审:李伟 终审:戴和圣  发布时间:2023-05-31

5月28日上午,“当代安徽文学研究中心”第一期学术沙龙活动在文典楼F401如期举办。山西大学二级教授、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春林老师应邀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茅盾文学奖与当代长篇小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王中教授主持,张华、朱菊香、张应中、魏文文等老师,及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参加。

王老师首先谈论文学奖存在的价值、意义与缺陷,认为文学奖是现代性的产物和表征之一,奖项的存在可以激发文学创作的活力,但同时又容易使文学创作陷入功利主义的局面。因此王老师强调文学创作应以“我手写我口”,用纯粹的心创作而非仅仅为了获奖。接着王老师紧紧围绕中国四大文学奖项之一的茅盾文学奖展开论述,介绍了茅盾文学奖的起源与发展,重点论述了茅奖的评奖机制和改革机制。茅盾文学奖评奖经历了两个阶段,由第一届至第七届的初评和终评两个环节,发展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实行大评委制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有效防止了因代际关系造成的审美观念脱节,从而错过了优秀作品的评选,更加确保了评审过程的公正。同时,王老师分析了近几届茅奖的评选由作品奖向终身成就奖转变的趋势,认为其中暗合了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的规律,即作家丰富而长期的生活积累。最后王教授和我们讨论了茅盾文学奖的一些遗珠之憾,为这些作家和作品感到惋惜的同时,更说明了文学奖项从来不是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也印证了王老师在讲座伊始所阐明的:“文学创作绝对不应该只是为了文学奖而写作,而应该‘我手写我心’。”

王春林教授脱稿演讲,侃侃而谈,讲述了茅奖从起源到改革的全过程,让我们在了解茅奖的发展的过程中,更加佩服其渊博的学识和修养。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文学院丁瑜)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