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学术沙龙】张晓玥教授:从现实走进心灵的文学创造

编辑:孙霁雯 预审:李伟 终审:戴和圣  发布时间:2023-05-31

5月28日上午,“当代安徽文学研究中心”第二期学术沙龙活动在文典楼F401如期举办。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晓玥教授应邀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从现实走进心灵的文学创造”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方维保教授主持,文学院张华、朱菊香、张应中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张晓玥老师首先以达利的《记忆的永恒》为切入点,为大家讲解了超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以及狂想现实主义等多种现实主义的概念,在无边的现实主义下张老师提出了现实可否主义、现实如何(能否)主义的疑问。接着张老师在文艺之现实的层面引入了对人的思考,从中国古典的“天人合一”的伦理观、道德观讲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从明清之际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欲望的张扬讲到新文学时期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同时,张老师以鲁迅的《伤逝》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为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伤逝》讲述了爱情无法实时更新创造的故事,而《为奴隶的母亲》显性层面是阶级斗争的故事,隐性层面则是阶级调和的故事。最后,张晓玥老师在这两部悲剧的基础上阐明了最高的悲剧不是让人相恨相杀,而是让人相诉相爱,从而发出了“无爱之人何以有悲”的感叹。同时张晓玥老师指出文艺不是结果导向,而是过程导向,使感情的长度得以延长,并教育我们学会用象征的思维和标准而非实践的思维与标准来研究文艺作品。

方维保教授最后总结,非常感谢张晓玥老师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演讲,在探讨现实主义艺术的同时,我们感受了一位学者的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文学院闫晓雪)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