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2024年6月6日下午,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张洪明先生应邀莅临我院指导,主讲“关于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本次讲座由储泰松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学科教师,国际教育学院部分教师,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沙龙。
讲座伊始,张洪明教授以“何为历史语言学”这一问题为导入,厘清了历史语言学的概念,将历史语言学与语言学历史、语源学等相近概念相区别。张洪明教授指出,历史语言学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结构如何变化以及为何变化,对所观察的特定语言的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解释有关语言变化的成因及方式的普遍原理。紧接着,张洪明教授从“上古元音构拟的争论”(六元音或四元音、长短元音假设)这一汉语史难题出发,指出不同说法所立足的语音层次(底层或表层)不同才是这一争论的症结所在,结合今天普通话中元音数量的争论,进而强调了在汉语史学习和研究中要重视层次观念。张洪明教授又进一步以“《中原音韵》的入声”“普通话上声变调”“汉藏语起源时代”和“韵文材料的性质”(底层押韵或表层押韵)四个问题为切入点,同与会老师和同学深入且详实地展示了层次观念在研究汉语史问题时的重要性。
随后,张洪明教授从“关于中古声调与声母性质”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地介绍了人类语言中超音段特征类型演化的进程,即从无调语言到音节调语言,再到词调语言、音调语言、重音语言,最后重归无调语言……并在藏语、日语和英语的例证下,为大家展示了语言中音段成分与超音段成分互相转换的可行性,借此推论中古汉语的声调问题。
讲座的最后,张洪明教授从理论的高度同与会教师与同学分享了一些值得思考与讨论的话题:“语文学与语言学的异同”“认知系统与符号系统的异同”“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之关系”“语言史构拟(语言学)与语言演化遗迹考据(考古学)的异同”……张洪明教授最后强调,在询问语言如何来、何处来、去何处之前,先要问清楚什么是语言。
本次讲座为汉语史学习和研究者阐明了历史语言学在理论语言学中所处的地位,诠释了其研究成果如何在一般意义上为深化人类对语言的理解做出贡献。与会老师和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