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15:30—17:30,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国家一流本科线下课程“《红楼梦》研究”主持人、文学院俞晓红教授受邀再至北京大学,在北大理科教学楼308直播教室,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为在校大学生及线上学习者主讲了题为“《红楼梦》生死叙事及其时间性”的课程。

这是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伟大的《红楼梦》”中的一讲。它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先生、刘勇强教授和顾春芳教授任总策划,汇聚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承担授课任务,以“在线学习+课程讲座”为主要学习方式,每学期安排4次见面课。课程以跨校直播方式,打破高校围墙与区域限制,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分享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并通过智慧树平台向全国高校开放,旨在激发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研究兴趣,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觉性。2024年秋季学期,全国有218所高校共计4万余名学生选修该课程。

2019年4月25日,俞晓红教授曾受邀至北大主讲题为“《红楼梦》‘戏中戏’叙事”的课程,并与西安交通大学、佳木斯大学的选课者进行了20分钟的线上互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实时连线收听的学习者逾4800人。这次授课为俞晓红教授能在我省高校中率先带队开设系列线上课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工作经验。
俞晓红教授本次讲座的核心观点是:《红楼梦》的死亡叙事透射出一种经历者疼痛,其生命叙事则因其关联众多故事因果流程而体现出因缘整体性特征,两者组建了小说文本主体故事的内在山脊。作者将时间性融入生命存在的整体,用以观照世情故事的发生发展,凸显了生命中间环节的意义,其时间维度的压缩与变形可为“向终结存在”提供例证。本次授课110分钟,另现场互动10分钟,再次展示了俞晓红教授的红学研究成果和精湛的授课艺术。当天线上观听的学习用户即已达到6284人。预计至期末,线上选课数亦将逾4万。

据悉,2025年秋季学期亦有4次见面课,后面3次课程主讲人分别是: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孙伟科研究员,中国红学会执行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石中琪研究员。(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