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学术讲座】陈子善:中国现代作家与贝多芬

编辑:尚鹏 预审:李伟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5-11-17

2025年11月14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安徽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学术团队主办的“中国现代作家与贝多芬”学术讲座在文典楼F401进行,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主讲,安徽师范大学方维保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四十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陈子善教授在讲座中主要梳理了中国现代作家对贝多芬书写的过程、方式与特点。李叔同最早在1906年的《音乐小杂志》中简要介绍了贝多芬,开创了先河。之后,鲁迅、郭沫若等作家也曾在作品中提及他。杨晦与傅雷分别翻译的罗曼·罗兰《悲多汶传》,进一步丰富了贝多芬在中国的形象。陈教授还比较了两个译本的差异,帮助大家感受不同译文的特色。此外,陈教授还谈到现代女作家对贝多芬的不同态度。比如赵萝蕤在文章中称他为“乐圣”,表达了对贝多芬音乐的喜爱;而张爱玲则在《谈音乐》中有所保留,这与她的文学观有关。彭雅萝的译作和郑敏的诗作也反映出女作家对贝多芬的理解与推崇。陈教授总结说,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作家对贝多芬的认识逐渐深入,从了解生平,到欣赏作品,再到理解其精神内涵。贝多芬已深刻融入了当时中国作家的创作和精神生活。

在互动环节,陈教授回答了现场师生关于“中国作家为何尤其喜爱贝多芬”“如何做史料研究”等问题,并建议大家“多锻炼、多看、多想、多比较”,强调学术研究需要挖掘力、判断力和敏感度。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文/翁敏怡)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