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18:30,文学院“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224期、国家一流课程名家系列讲座在云端如期举行。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俞懿娴教授应邀作题为“利玛窦和莱布尼茨论理气——原始儒家跨哲学思考”的专题讲座,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教师、硕博士生、本科生共100余人齐聚线上,参与交流讨论。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项念东教授主持。
在中西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不同地域文明和哲学思想之间的交流碰撞,有着非常丰富的探讨价值,值得引起深刻思考。在讲座开始,俞懿娴教授表示,此专题涉及的领域不仅是自身学术研究积淀与兴趣所在,更是对于贯穿理论深层的东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的思考,有着十分重要的学理意义和实践价值。而16、17世纪的西方学者,如何接受宋明理学的重要范畴“理气”,正属于这样一个课题。
俞懿娴教授从中西方跨哲学思考的历史事实引入,回顾了从16、17世纪到19世纪乃至现代的中西文明交流历史概况。她认为,从黄金时期的平等交流、彼此尊重到此后西方思想界质疑“中国哲学合法性”的变化,这是文明的兴衰决定了思想或哲学上的话语权,无论是否认西方哲学还是质疑中国哲学,这种偏胜或偏废的观念都无益于文明交流和自身发展,应当还本溯源,追根中西文明和哲学思想的本质,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
为了更为确切地把握中国哲学自身的古今流变,以及与西方哲学结合内部需求对中国哲学的吸收转化,俞懿娴教授着重分析了利玛窦和莱布尼茨对于“理气”问题的不同思考。在俞教授看来,利玛窦撰写《天主实义》一书,引用原始儒家经典,反对理先于物,引用亚里士多德四种元素论解释理学“气”的概念等,这主要出于利玛窦传播天主教的宗教目的,旨在建立天主(即上帝)与原始儒家的联系,为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寻求合法性来源。而莱布尼茨虽然追随利玛窦,进一步肯定理和太极相当于基督教的上帝,在《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等著作中,将宋明理学的理气、太极观念和他自己的单子论中的上帝、圆现力和预立和谐结合,以此证明中国哲学和他的思想相通,但这一切都因为莱布尼茨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和维护自然神学的立场上的。因此,她认为利玛窦对原始儒家的评价要高于新儒家,且对理学多有批评,而莱布尼茨则全盘接受了新儒家的理气概念。讲座结尾,俞懿娴教授由利玛窦和莱布尼茨这两个个案,进一步提出,中西哲学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可能在于中国哲学的整体-功能导向思维和西方哲学的分析-实体导向思维的差异。
互动环节,不少同学积极参与讨论,俞懿娴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耐心地予以解答。项念东教授最后总结,感谢俞懿娴教授给同学们带来的精彩讲座,并给与诸多学术研究和方法论层面的启发与思考。(文学院 凌德喜、夏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