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237期 左克厚:老子其人其书其道

编辑:刘倩 预审:项念东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3-10-30


 10月25日下午3:00,文学院“学海导航”系列讲座在文典楼F108教室如期举行。我院85届校友、青海师范大学左克厚教授带来题为“老子其人其书其道”的学术演讲。讲座由院长项念东教授主持,近百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左克厚教授从司马迁为老子所做的传切入,通过分析《史记》中《老子列传》存在的四个问题向同学们介绍了老子。左克厚教授特别强调,司马迁《老子列传》采用的既肯定又否定的自我解构法,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老子对道“其上不见皎,其下不见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表述方式的影响。接着,左克厚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三种不同版本的《老子》,它们分别是两千多年来世人普遍学习的通用本、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以及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楚国墓出土的竹简版本。这些版本在分章、“德经”“道经”顺序和标点以及文字上都有出入,但也正是这些文物的相互对照,人们对《老子》通行本中原本解释不通的句子有了新的理解。之后,左克厚教授重点解释了“道”。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指,人人都可以谈论道,但是人人说的都不是道,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语言说清的。左克厚教授说:“任何人说的话都不是真理,他们说的话可能具备真理,但却不是真理本身。老子对道的理解就是这样。”左克厚教授还认为,当所有的东西都能说清的时候,这个世界是透明的、无意义的,而我们的意义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待我们思考的东西。

最后,左克厚教授向同学们解释了道的内在结构,即有、无,以及有无之间的关系,在老子看来,有无是平等的,即有无同出,并且,有无之间有先后之分。老子对有无的理解带来了人们对“个体性”的认识。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思想带领人们走向了哲学世界。

项念东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左教授所讲的是一个大问题,从分析司马迁《老子列传》到《老子》的三个不同版本再到如何理解道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讲授老子,层层深入。而且,左老师谙熟经典,分析详细。项老师提醒同学们,细读经典是对我们文科专业同学十分重要的要求,我们需要抓住时间,多读经典,给自己以经典的滋养。

最后,左克厚教授解答了同学们关于为什么要读老子、如何读经典等相关提问。

讲座内容充实,讲解细致,语言幽默风趣,同学们受益匪浅,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感受到辩证思维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性。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