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期 齐沪扬: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15-04-27

424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带头人、国家教育部自学考试委员会“现代汉语”命题专家组组长齐沪扬教授,应邀在2050101教室为文学院学子带来一场题为“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的精彩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近两百名师生到场聆听。

齐沪扬教授从中华民族复杂庞大的语言种类谈起,简要介绍了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这五大语系,从而引出汉藏语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在深入剖析汉语之前,教授从语音系统、语词构成和语法这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汉语的“近亲”——东干语,将东干语和汉语进行了比较,提出“究竟什么是汉语”这一问题,他着重强调将汉语解释为汉族的语言是一个误区,并围绕这一问题详细阐释了汉语名称的由来。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绝不是孤立的自身发展,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影响,相互渗透。教授旁引博征地论述了汉语传入东亚、南亚、东南亚、日本、朝鲜和越南,在各个历史时期汉语对这些地区产生的影响,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历史上具有这样影响力的汉语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呢?紧接着,教授从汉文化起源的多元性、汉字的一统作用、佛教文化的传入、人口迁徙和社会分合这四个要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汉语的形成过程。他以《史记》、《诗经》和甲骨文的记载,从春秋战国时的百越文化说起,详细论述了历史长河中,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互相交融的过程,从而展现汉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对汉语形成的深刻影响。齐沪扬教授认为长达几千年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使得汉民族的语言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而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反切”理论的建立、书面口语化倾向的产生和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这三个方面。最后,教授以北方阿尔泰语和南方古越语从外部融入汉语为例,阐述了社会分合与人口迁徙对汉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齐沪扬教授融入多年研究汉语文化的心得,结合人口学、地理学、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将庞杂的汉语文化历史背景清晰而有条理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讲座后,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宽广的学术视野、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俞晓红副院长作了简要点评,并代表文学院学子对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她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汉语文化,做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新苑通讯社 庄晓莹)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