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40期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如期举行。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寿桐应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传统小说的文化魅力”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文学院教师李伟、许德、黄静、杨惠,2016级辅导员赵瑜、李维岩以及文学院20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朱寿桐教授以自己小时候对阅读《红楼梦》的渴望为切入点,指出传统小说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对小说的具体解读中,朱教授借用《庄子·外物》中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说明小说中主旨立意的重要性。前贤早已指出,小说有“移人性情,助人力量,晓人事理,成人政治”的社会功用。朱教授从四个层面解读传统小说的文化魅力。其一,古代小说有一种“才子书”,今人要善于读取其“文化幽微处”。才子型的小说作者创作小说的过程亦是一种愉悦的享受,《金瓶梅》《红楼梦》都是诗词歌赋全面开花,作者借此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其间正有诸多的幽微精妙之处,读者万不要轻易地放过去。其二,传统小说有着教化与猎奇双重趣味。“三言二拍”处处可见人为的风月宝鉴效应,《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道德评判与作者的审美兴趣相悖,目的在于传达教化的意旨。《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更是传达出了正反对立的情感与趣味。其三,传统小说存在着一个社会文明的微信息系统。与《李娃传》比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多表现了明末社会人生价值观的摧动,重商意识已渗透到传统的官宦阶层。其四,传统小说处处是精微精彩的心理描写。他举《水浒传》“武松会见武大郎幽灵”、《三国演义》“斩马谡”等例子,解析古代小说心理描写中的“神异法”“破绽法”“寄托法”。他引导同学们在阅读传统小说时尝试想象古人的写作心理,同时回归正常的阅读方式。讲座结束后,朱寿桐教授与同学们展开精彩互动,他引经据典,悉心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教授对讲座作简要点评。她指出,朱教授谈古论今,纵横捭阖,立意高远,同时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常的小说情节中中发现其内在的精微绝妙,语言又风趣幽默,为同学们研读经典开启了新的思路。(新闻部 文/蒋海婷 图/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