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期 吴晓都:普希金与俄罗斯近代民族文艺的崛起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17-04-27

421晚,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46期“普希金与俄罗斯近代民族文艺的崛起”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精彩开讲。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教授、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中国俄罗斯文学学会理事吴晓都,应邀为同学们带来此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教师及两百余位学生到场聆听,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教授举《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静静的顿河》等作品为例,引用鲁迅、瞿秋白、矛盾、王蒙、莫言等名家名言,分析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界的俄苏文化情结,阐明俄罗斯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认为它的汉译作品是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吴教授继而阐述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性,着重阐释了普希金在俄罗斯近代民族文艺的崛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谈及历史记忆在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时,教授认为,作为俄罗斯第一位开始真正描写社会大众苦难生活的诗人,普希金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而正是这一现实主义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奠定了俄罗斯文学的基调,契合了“现实主义中心论”的基本内容。同时,教授也指出,普希金在作品创作中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和讽刺化的写作手法,为俄罗斯文学语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通过分析《假如世界欺骗了你》等诗作,吴晓都教授重点讲解了普希金作品中浓重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色彩,这可以看作是苏俄文学“光明梦”的延伸与注解;以普希金为代表的俄罗斯作家在那个时期创作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文学崇尚民族主义精神、注重文学的教谕传统等特点。最后,教授强调了研究苏俄文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历史性、变化性与多样性。

教授的讲座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引发在座师生对俄国文学传统与现实的深沉思考。讲座结束后,教授与同学们展开精彩互动,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大家都认真听讲,仔细记录,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俞晓红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她指出,教授的讲座给了我们三方面的启示:一是以俄罗斯文学为参照系,可以反观中国文学的民族特点,将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与之对话,有助于获得一种全新的认知,从而有利于作出跨文化的阐释;二是普希金早俄罗斯文学文化中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为近代俄国文学找到了文化根源,它的所有特性如重历史记忆、以现实主义为中心、讽刺传统、教谕传统等等,都可以在普希金的作品中找到有力的表现;三是吴教授的讲座层次清晰,引经据典,以语音观文学,以名言评诗人,幽默生动,开启了我们对俄罗斯文学的所有记忆。她鼓励同学们平时要多读俄国经典文学作品,探寻文字奥秘,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最后,她以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一诗的前四句献给普希金,作为活动的总结:“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却注定要以一生的倾注,读你的诗;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文/钱志成 阚薇薇 图/魏鑫鑫)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