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讲 廖可斌:庙堂与江湖——中国古代文人与文学的几个特点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12-05-09

56上午九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廖可斌教授在花津校区2050102教室作了一场题为“庙堂与江湖——中国古代文人与文学的几个特点”的讲座。文学院副院长王昊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以“从政治角度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线,廖可斌教授从中国古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古代汉语的音韵形态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在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下,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古代文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他结合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以白居易、屈原等人的作品为例,深刻阐述了“官员诗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群体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影响。在细致比较东西方社会的不同文化传统后,廖可斌教授指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指向意义和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它重视民间疾苦,注重文学的政治功能和道德功能,但在对人性、人心的细致描写上,略显不足”。而在谈到贵族、仕人、庶民等不同阶层的作家对中国文学的不同影响时,廖可斌教授也以独到精辟的见解引发现场的阵阵掌声。最后,王昊教授为本次讲座做了精彩总结。

整场报告会近两个小时,廖可斌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演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大家深入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给予了方法论上的启迪,令人受益匪浅。

(文学院 /戴志程 /汪雪成)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