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揭密“宫体诗”背后的历史真相

编辑:王友群  发布时间:2009-11-15

200866下午4点,花津校区2050301教室,文学院的师生们在遨游了“唐诗中的时空”之后,又跟随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骆玉明教授一起“穿越”时空,透过史料,揭密“宫体诗”背后的历史真相——《宫体诗问题的政治背景——以史料辨析为中心》。

骆先生首先告诉大家,读书时不要迷信别人,哪怕是著名学者的观点,读书要仔细深入,就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接着,骆先生以《梁书·徐传》和《梁书·简文帝纪》中关于“宫体诗”的两段史料为切入点,通过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揭密“宫体诗”背后的历史真相。骆先生认为,宫体诗的存在不是一个突然的奇异的存在,而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违背了儒家传统,但其存在也是合理的。对“伤于轻艳”的“宫体诗”的批评,在“当时”即梁代已渐见流行,这不仅是艺术批评而是道德批评。骆先生通过大量的材料排比发现,“宫体”之名起,完全是因为萧纲做了东宫太子——梁武帝因对太子萧统有所衔恨,在萧统死后舍弃其子萧欢,而以其弟萧纲为皇位继承人。这一做法引起朝中萧统所属权力系统的不满。在萧纲被立为太子后不久,就有人利用太子宫中所作之诗多涉艳情而加以攻讦,并特意冠以“宫体”之名。事情最后的平息是以徐成功应对萧衍,证明了东宫文化、德行的雅正而告终。这是带有政治意义的事件,萧纲及徐在萧纲被立为太子前就开始了“宫体诗”的创作,却没有受到批评,而在萧纲被立为太子后,攻击接踵而至,“宫体诗”成了批评“东宫”的罪状之一。这是从文学批评进入道德批评、最后又进入政治批评的一个范例。骆先生在报告的最后充满自信地说:“我相信我的解析是充分的,正确的。”

先生从较为常见的史料出发,抓住疑点,层层深入,从零碎分散材料的背后,发掘出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现象(“宫体诗”)的政治背景事件的全过程,进而也延伸到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中国古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这为我们如何解读史书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先生平易近人,妙语连珠,整场报告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被认为是“最好听的报告”,深受大家的欢迎。(芦坡)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