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期 杨秀芳:汉语方言的形态与音韵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19-05-21

520日,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84期“汉语方言的形态与音韵”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如期举行。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秀芳应邀为文学院师生带来“汉语方言的形态与音韵”为主题的讲座。文学院詹绪左、崔达送、朱蕾、饶宏泉、陆昌萍、徐莉、温志权、徐建等多位老师与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储泰松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杨秀芳教授以形态研究与音韵研究相互为用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上古汉语的两种构词管道:孳生和派生,并举例说明了“孳生”和“派生”的差异性:“孳生”是独立于句法位置或语境之外的词义引申,而“派生”在语句或语境体现,由句法位置或语境决定其词性和词义。其次,杨教授以大量的实例解读了汉语派生构词的多样性和多层性。除了“四声别义”和“清浊别义”这两种类型外,杨教授提出了派生构词的另外两种类型,“韵变别义”和“不以音别义”。接着,杨教授谈到了现代方言的形态表现。她指出,形态变化的多样性及多层性,使方言继承的音义形态未必相同,而方言的形态表现又未必相同,更增添了方言词汇形态的差异,导致我们看不出方言同源词的对应规律,影响历史音韵比较工作。最后,杨教授指出形态研究与音韵研究是相互为用的关系,“明其形态,方能明其音韵”,同时“明其音韵,方能明其形态”。

讲座最后,杨教授总结说,音韵的系统知识是由个别词汇的音韵表现累积形成;个别词汇的形态决定了音韵的形式,而音韵的系统知识又是了解词汇形态的依据;若能整合形态与音韵进行研究,对于构建汉语史必能有所助益。

杨秀芳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大量实例和方言的读音也引起很多同学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提问有关方言研究问题,老师一一耐心解答,鼓励同学们多整合资料、实地体会方言地区的风土人情。

储泰松教授为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表示,杨教授的讲座层次清晰、深入浅出,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整合形态和音韵、结合历时与共时这一想法为大家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他呼吁大家在方言和音韵学研究方面,要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充分借鉴其他相关学术资料,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图/文 王绚绚 黄晓珂)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