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第194期 过常宝:项羽与刘邦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20-07-21

7月17日下午,借助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94期如期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过常宝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项羽与刘邦”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古代文学部分老师,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及古代文学部分硕士研究生相聚“云端”,共同聆听。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

过常宝教授认为,司马迁是最早探寻个人性格与个体命运关系的史学家,《史记》关注人物性格成长的过程,今人从《项羽本纪》中不难看出司马迁对项羽性格和命运关系的独到理解。过常宝教授指出,司马迁在《史记》的撰写上是有“规矩”的。项羽是未能称帝而被归入“本纪”体例的人物,足以证明司马迁对于项羽其人的敬重,而这种敬重更是影响了后世对于项羽的评价。随后,过常宝先生带领同学们重读《项羽本纪》,从文本中剖析项羽其人,并指出“自由意志的力量”和“生命的大气象”是司马迁对项羽人格状态的重要诠释。他强调,项羽的妇人之仁和生性残暴并不构成冲突,左右项羽行为的是他的自由意志,其行事多依靠主观直觉而缺少政治判断能力。鸿门宴成了项羽“命运的阴影”,四面楚歌写就项羽“永不落幕的悲剧”。为了形成比照,过常宝教授引导同学们将目光转向刘邦。过教授认为,刘邦虽并非儒家传统意义上的仁义之士,但其“豁如”“好施”的市井性格对他的道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刘邦意识到“大人长者”的价值,无所顾忌的无赖精神和大事情结的结合,形成了刘邦一种极强大的力量;他的“示弱和无赖的姿态”使自己在和项羽的争斗中获得胜利,而“脱下面具的皇帝”最后仍是一种英雄的悲剧。

讲座通过解读《史记》中《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分析两位传主的性格特征及其对个人命运、历史走向的影响,赏析司马迁写人叙事的技巧,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古代史传经典的理解。过教授解读《史记》文本的思路、设置小标题的方式、评价形象的话语风格,都给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学术的范式和有益的启迪。讲座结束后,过常宝教授在线上与同学们互动,为文学院学子答疑解惑。

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史记》中刘邦与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激发大家就历史人物性格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文/汪颖 图/汪颖)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