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第195期 彭玉平:梅兰芳与况周颐

编辑:刘倩  发布时间:2020-08-30

【学海导航】第195期 彭玉平:梅兰芳与况周颐

828日下午15点,借助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95期如期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彭玉平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梅兰芳与况周颐——民国沪上的艺文风雅”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的老师,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及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相聚“云端”,共同聆听这一场文学盛宴。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

讲座伊始,彭玉平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梅兰芳与况周颐两位先生的生平以及相识过程。梅、况两位先生初识于上海。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家,原名梅澜,字畹华,后改“梅兰芳”;况周颐为晚清四大家之一。癸丑(1913)年间,梅兰芳首次到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剧,期间因人介绍结识了况周颐、朱祖谋、吴昌硕等人。民国后梅兰芳成名于沪,南下演出过程中,与上海一批词学家结识,这是一次艺与文的结合。

彭玉平接着讲述道,后1914年、1916年梅兰芳来沪演出,“彊村、蕙风联袂入座”,两人即兴联句为乐,况周颐制多首词以写听歌之感,沪上艺文一时称盛,同年末《菊梦词》一编,诸听歌之词亦汇入其中。1918年,况周颐因迎太夫人櫬而携长子入京,与梅兰芳又在京城相见。况周颐将梅兰芳誉为平生最为念想之人。彭玉平举例《莺啼序》:“梅郎自沪之杭,有重来之约,其信然耶?宇宙悠悠,吾梅郎外,孰可念者?万人如海,孰知吾念梅郎者?王逸少所谓‘取诸怀抱’‘因寄所托’。”这是一种艺文相得而产生的一种欣赏与倾慕之情。况周颐后合并数年之作而成《秀道人修梅清课》,其中《戚氏》《满路花》之外,以《清平乐》和《西江月》《浣溪沙》三组组词最具规模。

彭玉平教授认为,况周颐的听歌之作不仅写梅兰芳的音容之美、演剧之高,从中亦寄寓了自己深隐的遗民情怀。我们以况周颐听歌之作为考察对象,不仅可以勘察其后期词在题材风格上面的新变,也从一个侧面可勘察民国沪上词人的艺文风雅及其遗老群体的共同心志。

讲座结束后,彭玉平教授在线上与大家互动,为各位学子答疑解惑。本场讲座,彭玉平教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文学院学子们讲述了梅兰芳与况周颐相识、相知的过程与艺文交互的氛围,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式。(文/汪颖 图/汪颖)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