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第204期 鲍鹏山:孔子——教育的诗意

编辑:刘倩  发布时间:2020-11-09

【学海导航】第204期 鲍鹏山:孔子——教育的诗意

117日上午9点,文学院“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204期在理科大楼实训中心报考厅如期举行。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应邀为文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孔子:教育的诗意”的学术讲座。文学院部分文学院教师、研究生以及2019级全体本科生到场聆听,讲座由文学院教授胡传志主持。

讲座伊始,鲍鹏山教授举出《论语》中的两段话:“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以此为例,说明《论语》中所记孔子话语,既处于现实,又自带诗意,所以他认为:“思想太拘泥太实用的人,很难理解诗歌;理解诗歌,需要智力和情怀的双重优越。”鲍鹏山教授提出了“诗是不现实的现实性”这一富有哲学意味的命题。他强调:诗歌并不远离现实,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不即也不离,人们以诗言志的目的是为了让“志”有些弹性。当面对现实的坚壁时,能够及时转弯不至于撞墙。当“志”中有了“诗”时,“志”就由质实变得空灵,由坚硬变得柔软,由单向变得多元——这不是“志”的改变,而是“志”的回旋与柔韧。接着,鲍鹏山教授将讲解的重点转移到孔子的诗人式的性格上来,从孔子谈德性和孔子谈政治两方面来介绍孔子语录中的诗味。鲍鹏山教授通过大量例证指出:孔子的诗意,就体现在他能够拉开与具体所指的距离,不仅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还达到了对无限内容的最大包含,将普通的话语上升为一种人生的诗意。鲍鹏山教授特意提到,孔子在给学生解释历史时,总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古人融为一体,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一份历史感。

最后,鲍鹏山教授分享了他对《诗经》中“兴”、“观”、“群”、“怨”的看法。鲍鹏山表示,“兴”就是有情怀、热爱社会,“观”就是有洞察力、了解社会,“群”就是有领导力、引领社会,“怨”就是有批判精神、批判社会。鲍鹏山鼓励同学们以活泼的态度面对生活,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术的海洋中,树立远大志向,做优秀人才。

胡传志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表示,鲍鹏山教授的国学造诣颇深,对孔子有独特的见解。他的讲座充满了诗意、激情和哲理,可以给青年学子无限的想象和回味。希望同学们可以从鲍鹏山先生的讲座中领会到传统文化中的诗情,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合格的文学人。(文/孙安 图/杨楠楠)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