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师范大学《学语文》-杂志社----
网站管理    邮局登录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杂志概况 >>杂志历史

一、引  言

《学语文》1960年3月创刊,1983年7月复刊,至今己连续出版197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张涤华、祖保泉、方可畏、陈庆枯、潘啸龙、黄建成等先生先后担任过《学语文》的主编或副主编主持编辑出版工作,现任主编为李平教授。

《学语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CN刊号的中语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全文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语文》是展现安徽师范大学和文学院良好形象的窗口,是联系高等师范教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的纽带。其办刊宗旨是服务中等学校语文教学,服务广大社会读者,兼具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重品位、重质量、重信誉。

 

二、创刊复刊时期

1959年底,原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决定创办一个语文刊物,院长吴从云定名为《学语文》,时任中文系副主任的祖保泉先生负责筹办,沈辉、仇幼鹤等先生协助组成了编辑部。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全国仅有极少数几家同类刊物。经过艰苦的努力,1960年3月15日,《学语文》创刊号正式出版,《学语文》终于在“贫瘠”的江淮大地破土而出。刊物的编辑者为合肥师范学院《学语文》编辑委员会,出版者为合肥师范学院,印刷者为安徽省合肥人民印刷厂,由合肥市邮电局总发行,全国各地邮电局、所预订。刊期为月刊,邮发代号26-39,每册定价0.18元。

《学语文》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到来的形势下创刊的,正如《创刊词》所说:“现在,千百万劳动人民已经脱离了文盲状态,在生产中大搞科学研究、大闹技术革新,并同时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已经成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语文》编辑人员决心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一道来办好这个刊物。

创刊号在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组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和毛主席诗词的文章,作者分别是张涤华、宛敏灏、祖保泉和方可畏先生;同时刊发了名家名著赏析、语文教学探讨以及文言虚词和成语研究方面的文章。

《学语文》创刊于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3月至9月,连续出版了7期,影响辐射全国,受到广泛的注意与好评。后因物质匮乏,纸张奇缺,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学语文》被迫于当年10月停刊。

粉粹“四人帮”后,国内一些语文杂志纷纷复刊。我校中文系于“文革”前主办的《学语文》杂志,在促进我省语文教学工作、提高群众语文水平方面起过良好作用,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省内许多大中学校师生和从事语文自学的广大工农兵、干部以及社会青年,热切盼望这本杂志复刊。为了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我省语文教学水平和群众的文化素养,由张涤华先生建议,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恢复《学语文》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1982年12月6日,学校起草文件,向安徽省委宣传部递交了《关于请求批准〈学语文〉杂志复刊的报告》;1983年1月17日,学校又向省委宣传部递交了《关于〈学语文〉复刊问题的补充报告》。1983年3月30日,省委宣传部正式行文(皖宣字[1983]030号)批复同意。

按照省委宣传部文件要求,为加强领导,保证刊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学校成立了安徽师范大学《学语文》杂志社,由当时的副校长杨新生同志兼任社长,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涤华教授任主编,中文系主任祖保泉副教授任副主编,方可畏(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张紫文(语研所副所长、副教授)、孙文光、陈庆祜、谭永祥、谢芳庆、仇幼鹤、潘竞翰为编委会委员。

1983年7月20日,复刊的《学语文》第1期正式出版。刊期为双月刊,办刊方针是“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她以各类大专院校(包括电大、夜大、函授等业余大学)的学生、自学青年、中学语文教师和需要提高语文水平的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以及语文爱好者为主要对象;以介绍科学的、实用的、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读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刊物由安徽师范大学主管,语言研究所和中文系合办,单月20日出刊,64页,定价0.35元,全国邮局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6-27。

复刊号封面由赵朴初先生题字、郑震先生设计,封二是唐圭璋先生为复刊创作的《如梦令》词。吴调公先生的祝贺文章《对〈学语文〉的祝贺与希望》刊登在首篇,接着是王力、吕叔湘、张志公先生谈读书治学经验方面的文章,此外还有程千帆、吴小如、宛敏灏等先生有关语文教学、名篇赏析和文学常识等方面的文章。

1983年9月20日、11月20日,第2、3期杂志如期出版。主要栏目有:读书治学经验谈、文学常识、语文教学、名著名篇赏析、语文自学辅导、文章漫话、语法修辞、美学知识、逻辑知识、文体知识等,刊发的文章在促进语文教学、辅导语文自学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拥有广大的读者。

 

三、开拓发展时期

复刊后的《学语文》在1983年试运行的基础上,很快就步入正轨,进入到开拓发展时期。

上个世纪80、90年代,自学成才是我们国家具有方针性的号召,也是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殷切的希望。吴调公先生希望《学语文》能为读者提供有利于“自学”的条件,并建议是否可以酌量吸收一些“刊授”、“函授”教材的特色,每一期中突出一个中心,比较系统地组织文章,每期各有其重点,而各期重点之间又都保持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总的体系。为了给参加高考和自学考试的青年在语文学习方面提供方便和帮助,《学语文》编辑部采纳吴老的建议,决定从1984年第1期起,增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专业辅导”“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辅导”“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联大语文专业辅导”等专栏,根据考试计划和考试大纲内容,系统刊登辅导语文专业考试的文章、资料,并为自学者答疑解难。为了办好这些栏目,编辑部聘请了近百位专家和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大学、中学教师为栏目特约撰稿、组稿人,请他们撰写和组织深入浅出、实用性强的辅导文章。这些栏目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是开拓发展时期的一项有益尝试,也构成了复刊后《学语文》的一大特色。

随着办刊经验的丰富和作者队伍的稳定,杂志在语文专业考试辅导、自学辅导的特色栏目之外,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常设栏目,如“中学语文教学”“文学知识”“语法·修辞·逻辑”“写作技法”“名篇·名著赏析”等。因印刷、纸张调价,经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批准,1986年杂志单价调整为0.52元。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发表更多的精品佳作,把栏目办得更加丰富多彩,经报请安徽省出版总社审查批准,杂志从1988年第1期起,由64页增至80页,定价调整为0.75元。扩版后的杂志新增了“语文教师谈教改”“语言学讲座”“阅读·写作指导”“治学心得漫谈”等栏目,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提高了质量。同时,杂志社的组织架构及管理与分工也更加规范化。校党委书记杨新生兼任社长,张涤华教授任总编,祖保泉教授、方可畏教授、陈庆祜副教授任副总编,每期由语研所和中文系各派一位教师分别担任语言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的责任编辑,应雷负责杂志的美术装帧。

1988年5月,在庆祝安徽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学语文》出版了复刊后的第30期,迎来了自己5周年的生日。校长张海鹏教授、校党委书记杨新生社长、总编张涤华教授纷纷题词表示祝贺。

1992年12月22日,著名语言学家、目录学家、教育家、《学语文》总编张涤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张老是《学语文》的创始人,为杂志的创办、恢复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学语文》1993年第2期封二刊登编辑部《深切悼念张涤华教授》的文章,1994年第1期又在头版开辟“纪念张涤华先生逝世一周年”专栏,刊登祖保泉和陈庆祜两位先生的纪念文章。

1993年,北京语言学院据载文量V1、文摘量V2、被引量V3三项,作综合统计分析:(V1+V2+V3)÷3,取60%,18种为核心期刊。引文源:《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类》。统计结果,全国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如下:

1.中国语文;2.辞书研究;3.修辞学习;4.语言教学与研究;5.语文建设;6.汉语学习;7.语文研究;8.汉字文化;9.方言;10.语言研究;11.中国翻译;12.世界汉语教学;13.语文学习;14.古汉语研究;15.逻辑与语言学习;16.国外语言学;17.学语文;18.语文月刊。

《学语文》赫然名列其中,这是《学语文》人10年奋斗的结果,是《学语文》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充分证明了《学语文》优异的学术质量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自1994年第1期起,《学语文》就在封面或封底显著位置印上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字样。

1994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自1995年第1期起,《学语文》改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同时,编辑部进行了全面改组,由潘啸龙教授任主编,杨树森老师任副主编,黄建成老师任编辑部主任,刘锋杰、周国光、倪三好、赵英明、彭万隆、陈琳等老师为责任编辑,应雷为美术编辑。

根据读者意见,改组后的编辑部适时调整办刊思路,确立了“为中学(中专)语文教学服务,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生和广大语文爱好者服务”的办刊宗旨。本着这一办刊宗旨,《学语文》自1995年第2期起,增加了直接为中学语文教学、教研服务的稿件的比例,陆续推出一些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新栏目,如“语文教学理论探讨”“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语文教材探讨”“高考中考指导”“学生习作园地”“教师作品园地”等。此外,为了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编辑部还联合芜湖市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1995年、1996年连续举办了“《学语文》1994年、1995年最受欢迎的十篇文章”评选暨读者调查活动。这项活动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大量的反馈信息为编辑部改进工作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正是根据读者意见,《学语文》从办刊宗旨到服务方式、从栏目设计到文章内容都有了较大改进。

许多读者还建议《学语文》改成月刊,以便向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编辑部研究后向文学院和出版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学语文》从1996年起改为月刊。因杂志在邮局“1996年报刊征订目录”中仍为双月刊,1996年《学语文》单月号6期仍由邮局发行,其余改由编辑部以专号形式自办发行。这样,1996年除邮局发行的6期《学语文》外,编辑部还自办发行了《学语文·高考复习专号》《学语文·中考复习专号》以及其它专号。然而,由于编辑部缺乏专职人员等原因,杂志改为月刊的条件尚不成熟,所以在试运行一年后,1997年仍然维持双月刊的刊期。

为了进一步贴近中学语文教学,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进修、提高的益友,指导高、初中学生训练、应用的良师,编辑部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对有关栏目作出调整。暂停开设“文学爱好者园地”“教师作品园地”“辩论台”等栏目,以留出更多篇幅刊载高、初中语文学习和训练方面的内容;扩大“高考”特别是“中考”指导栏目的篇幅,约请全国著名中学教师编写“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命题、写作”等专项训练内容,以提高高、初中学生语文运用和应试能力。这一办刊宗旨的转向构成了《学语文》开拓发展时期的最大特色。同时,杂志社的组织结构也做了适当调整,潘啸龙教授继续担任主编,刘锋杰、周国光、黄建成老师任副主编,黄建成兼任编辑部主任。

1998年5月,为庆祝安徽师范大学70华诞暨《学语文》复刊15周年,第3期《学语文》封二刊登了校党委书记沈家仕、校长丁万鼎和《学语文》创刊人之一祖保泉教授的题词。为了增强刊物的可读性,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知识,自1998年第4期起,刊物增设“课外博览”栏目,刊登“人物风云”“风土人情”“历史掌故”“逸闻趣事”“科学信息”等方面的生动有趣的短文。

1999年初,《学语文》杂志社进行换届和改组,由文学院院长朱良志教授兼任社长,黄建成老师任主编,李先华、吴尚华、黎泽潮老师任副主编,黎泽潮兼任编辑部主任,倪三好、胡传志、周元琳、钱奇佳老师任编辑。8月17日,《学语文》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会议室召开。会上成立了以金汉杰(安徽省教委原副主任)为名誉理事长,朱良志(安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润伟(安徽省教科所所长)为理事长,杨桦(安徽省教科所语文研究室主任)、傅继业(安徽省教科所语文研究室副主任)为副理事长,安徽省各地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为理事的《学语文》杂志首届理事会。理事会的成立是《学语文》办刊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学语文》面向21世纪,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具体举措。

 

四、新世纪课程改革时期

正当全世界沉浸在拥抱新世纪的欢乐之际,《学语文》也迎来了创刊40周年暨复刊100期的喜庆日子。《学语文》2000年第1期扉页刊登了编辑部《沐着新世纪的曙光  开创美好的未来——纪念〈学语文〉创刊40周年暨复刊百期》的文章,在回顾刊物光荣的历史、感谢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关爱的同时,编辑部同仁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表示要不断精益求精,努力奉献更多的精品,开创《学语文》美好的未来。同年,方春荣老师任编辑部主任,并聘请王健老师为《学语文》设计封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中语类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期刊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语文》在既无专职编制,又无专项拨款的情况下,处境艰难,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001年,《学语文》杂志社再次改组,由文学院院长谢昭新教授兼任社长,黄建成老师任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李平老师任主编,吴尚华、倪三好老师任副主编,朱金云老师任发行部主任,沈正赋、胡德明、芮瑞老师任编辑,夏和平同志为秘书。刊物定性为面向中等学校语文教学的教辅类杂志,以服务中学语文教学和教研为办刊宗旨。

改组后的《学语文》杂志社,在继承和发扬《学语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为了扩大刊物的发行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杂志社成立了广告发行部,并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方法,使发行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其次,提高印刷质量,改变刊物形象。《学语文》过去在印刷方面显得陈旧、简陋,通过提高印刷成本,刊物自2001年下半年起,封面封底改为四封彩印,内芯为60克双胶纸。借着刊物印刷质量的提升,编辑部组建了《学语文》理事单位,主编亲自抓广告发行工作,使每期杂志的封二、封三都有广告宣传内容,不仅活泼了杂志的版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缓解了办刊困难,改善了办公条件。再次,为适应全国期刊信息化、数据化的需要,编辑部与清华大学合作,使刊物成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开通了《学语文》电子信箱,扩大了对外联系,方便了作者投稿,也使刊物在信息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新世纪头几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学语文》杂志社于2006年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所谓“一体”指《学语文》自身的编辑出版工作,“两翼”则是指每年编辑发行《中考语文辅导专号》和《高考语文辅导专号》各一本。这两个“专号”每年的发行量在50000份左右,不仅为全省广大中考、高考学生提供了复习迎考的便利,也明显提高了刊物的经济效益,为正刊高质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编辑部在抓发行、广告和专号,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刊物的内容质量,改善杂志的装帧设计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语文》已形成既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又有自己的品味和特色的板块及栏目。其常设版块有:1.《专论平台》,下辟“语文观察”“课改探讨”“教法新探”“话题讨论”等栏目;2.《备课网页》,下辟“教学设计”“教案选登”“讲读参考”“教学杂谈”“各抒己见”等栏目;3.《考试园地》,下辟“考前训练”“考试研究”“解题技巧”“应考指津”等栏目;4.《读写频道》,下辟“文学信箱”“佳作欣赏”“经典重读”“写作教学”“习作评点”等栏目;5.《汉语广角》,下辟“汉语教学”“修辞长廊”“语言文化”“新词新语”“汉语规范”“咬文嚼字”等栏目。为配合全国语文课程改革,刊物还增设、突出了一些新栏目。例如,为了贯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刊物增设了“课标讨论”栏目,从理论上对新课标进行探讨;为了配合语文新教材的运用,刊物突出了“新教材助教”栏目,增发新教材方面的教学教研论文。这些举措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指导和服务,对于推动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她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深受读者和作者的好评。

编辑部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稿件处理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长期坚持对期刊的出版质量进行检查,力求为广大读者奉献满意的精神食粮。校对方面,本刊采取层层把关制,严控差错率,要求编辑严把质量关,把错别字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否则给予经济处罚。在2003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咬文嚼字》编辑部组织的编校质量突击抽查中,本刊被列入优良类,在抽查的全国166种教育类期刊中,排名第37位。

由于严把质量关,本刊所发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率显著提高,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人大复印资料G31(中学语文教与学)专题2002年共从36种期刊上转载文章252篇,《学语文》被转载10篇,全国排名第8位;2009年本刊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10篇,索引27篇,位列前十;201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共转载论文223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55种,本刊被全文转载4篇,在选取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12名排序中,本刊排名全国同类期刊第11位。而本刊系双月刊,这个转载量和排位的含金量无疑更高。仅2015年第4期,本刊发表的黄开科《高中作文“跟帖”式评价的尝试与思考》一文、沈烨萍《学庖丁,轻松读散文》一文,就分别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10期和《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在杂志的版面形式方面,新世纪以来也有显著的改善。《学语文》自1989年起,版面一直保持在48页。为了满足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发表教学教研成果的需求,从2004年第3期起,本刊在定价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一个印张,使每期的版面增至56页。另外,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期刊在扩版增容的同时,形式上也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纷纷改为大开本。而《学语文》自创刊以来,一直是中缝骑马钉装帧,这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语文》自2011年起,装帧改为胶印形式,版面也增至80页,试运行的一年中,定价仍然维持3元不变。考虑到运营成本及物价上涨等因素,2012年单价调至4元,2013年单价调至6元。从增加页码到改为胶印装帧,杂志的外观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彻底改变《学语文》装帧形式落后的面貌,杂志社痛下决心,大幅度提高印刷成本,于2015年将杂志改为大16开本,封面采用200克铜版纸加覆膜,内芯为70克双胶纸,版面增至96页。同时,所发文章也依照学术期刊的规范,附有内容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单价仍然是6元。至此,《学语文》杂志终于完成了开本、版式和装帧方面的“三级跳”。改版后的《学语文》,印刷精美,外观大气,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属于印刷质量上乘的刊物之一,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

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2004年以来,杂志社人员也做了适当的调整,文学院院长胡传志教授、丁放教授、储泰松教授先后兼任社长,桑农老师任编辑部主任,钱奇佳老师任发行部主任,陈新平、崔达送老师任栏目编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以来的10年里,《学语文》杂志社于每年的7月下旬或8月上旬都进行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举办“高考语文研讨会”。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6年秋天起,安徽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新课程改革将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力度在全省范围内迅速铺开。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了摆在全体《学语文》人面前的一个严肃而又重大的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学语文》人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畏缩,而是立即于当年的7月10日在芜湖奥顿酒店举办了“安徽省高中语文教改及考试研讨会”,即第一届高考语文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学语文》主编李平教授阐述了会议的主题,即关注我省高中语文教改和高考语文学科自主命题问题,并强调《学语文》杂志要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要为安徽中语界服务,为安徽的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平台。可见,《学语文》杂志社举办的“高考语文研讨会”是与我省的高中新课改和高考自主命题同时起步的。编辑部力图利用《学语文》的良好平台,联系名校,邀请专家,研究安徽高考,编制系列产品,以便更好地服务我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引领安徽语文高考。

古人云:“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学语文》连续10年的“高考语文研讨会”,也包括“坐而论道”和“作而成务”两个方面的内容。“坐而论道”就是要对宏观的重大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或对策,《学语文》的“高考语文研讨会”就是一个坐而论道的讲坛。10年来,《学语文》每年都邀请重点中学、示范高中和各地市教研室的中语界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到杂志社来做“三公”,就我省高中语文教改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问题“坐而论道”。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方方面面、各个层次展开讨论,主题鲜明、论道尖锐、场面热烈。“作而成务”则是要对具体的事务躬行践履,不因事小烦琐而不为。“坐而论道”的精神和理念要化为推动课改、辅助高考的具体产品,则离不开“作而成务”的功夫。课改和高考是大事,但课改和高考的内容又是具体的、琐碎的,需要一批人埋头苦干、躬行实践,扮演“九卿”的角色。10年来,《学语文》本着为安徽高中语文教改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服务的精神,凭着多年的编辑经验,经过周密论证、精心组织,出版了系列考试复习用书和资料,从高一、高二的“同步测评卷”(5个必修、3个选修),到高三一轮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总复习》和配套的“单项测试卷”、“迷你卷”,再到高三二轮复习用卷“高考语文综合模拟卷”(先后有16套和10套两种),直至高三临门一脚的押宝冲刺卷“最后一卷”,形式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影响则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好。

10年来,《学语文》杂志社举办的“高考语文研讨会”,成了高等师范教育联系基础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学院教师与中学一线教师交流心得、畅叙友情的独特的纽带。这一活动是杂志社在新世纪为配合全省语文新课程实验而开展的,它既扩大了《学语文》杂志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为安徽的语文高考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编辑部同仁在新世纪为《学语文》杂志所做的最有特色、最有成效的工作。

 

五、结  语

10年前,《学语文》杂志社举办的第一届“高考语文研讨会”,可以说是为安徽的新课改和高考自主命题举行的“诞生礼”。十分巧合的是,10年后,召开的第十届“高考语文研讨会”,又仿佛是为安徽的高考自主命题奏响的“送行曲”。因为,从2016年开始,安徽的高考又要回归“全国卷”了。可以说,《学语文》杂志社举办了10年的“高考语文研讨会”,实际上是对安徽高考语文学科自主命题所作的一个“原始要终”的总结。而这也就意味着《学语文》人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考验!《学语文》杂志又要经历一次凤凰之涅槃、老鹰之浴火的彻底更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5年9月3日,《学语文》编辑部举行了换届工作会议,主编李平教授向文学院领导汇报了换届方案和编辑部人员安排情况,强调了此次换届本着新老交替、平稳过渡、开拓创新的原则,根据《学语文》栏目的需要,配备相关学科的教师作为编辑。文学院院长储泰松教授代表学院讲话,他表示尊重《学语文》的工作安排,同时提出要考虑杂志的宗旨、特色,要有竞争力。与会的老编辑纷纷发言,畅谈了自己办刊的感受,向新编辑传授办刊经验。最后,文学院党委书记余大芹作总结发言,她肯定了《学语文》的历史成绩,感谢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希望《学语文》更好地引领、服务基础教育,期待新一届编辑部的编辑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2015年底,《学语文》编辑部完成换届工作,李平教授继续担任主编,崔达送、张勇教授任副主编,桑农老师任编辑部主任,吴尚华老师任发行部主任,潘务正、芮瑞、夏家顺、张应中老师任编辑,陈点春同志任秘书。同时,结合换届工作,《学语文》杂志社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组建了新一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由文学院院长储泰松教授担任,副主任由《学语文》主编李平教授担任,委员则由中学一线的教学名师和语文专家及部分文学院教授组成。具体组成人员如下(按姓氏音序排列):陈文忠、曹葆华、邓彤、董旭午、郭惠宇、桂千万、何登保、何更生、刘绪伏、牛和荣、王屹宇、王翠霞、吴英明、肖家芸、许纪友、辛卫华、叶守义、张祥云、郑可根、赵克明老师。

换届后的《学语文》杂志,将以新的姿态、新的目标,开始全新的征程。对此,全体《学语文》同仁充满信心!

 



备案号:皖ICP备16001528号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