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期 刘锋杰:温暖的张爱玲——围绕“哀矜而勿喜”的分析
第140期 朱寿桐:传统小说的文化魅力
【学海导航】第139期 邓小军:白居易《卖炭翁》与陈寅恪课堂答问
第138期 程光炜:贾平凹序跋文谈中的“商州”
第137期 刘悦笛:走向生活美学
第136期 潘建国:中国文学史中小说章节的变迁及其意义
第135期 朱永新:大学是读书的天堂
第134期 张德建:民歌对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133期 沈阳:命题否定与反向赋值——试析‘才’字句和‘就’字句的意义对立和意义反转现象
第132期 邓小军:李白诗歌与永王璘事件
第131期 杨树森:逻辑修养与科研能力的形成
第130期 刘运好:学术研究的五个步骤
第129讲 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
第128期 陈波:悖论——思维的魔方
第127讲 尤煌杰:中国美学文献的分析进路
第126讲 钟正道:女儿的自我疗愈——谈张爱玲《小团圆》
第125讲 郭熙: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
第124期 齐沪扬: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
第123讲 张新科:《史记》何以成为文学经典
第122讲 刘石:古典诗词欣赏的四种类型
第121讲 詹福瑞:大众文化与经典阅读
第120讲 黄德宽:关于传统人文学科的创新——中国文字学现代转型的启示
第119讲 孙绍振:鲁迅笔下的八种死亡
第118讲 徐德明:老舍的跨文化经验与启示
第117讲 苗怀明:千古风流说诸葛
第116讲 夏中义:文化神州的心灵史记—对《陈寅恪诗集》作学术思想史解读
第115讲 伍巍:口语表达审美
第114讲 朱国华:文学自主性漫谈
第113讲 范子烨:带你走进桃花源—伟大诗人陶渊明构建的和谐社会理想及其意义
第112讲 方维保:诺贝尔文学奖与莫言的创作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